首页 都市小说 朕能造反成功吗

第七章 文明与野蛮

朕能造反成功吗 烈炎普照 2690 2024-12-22 08:08

  明朝的皇帝中,要评最会玩权术的,莫过于嘉靖。

  挑起大臣们之间的内斗,嘉靖皇帝居中掌控,谁不听话,就扶持另一派,形成了党争的雏形。

  嘉靖皇帝死后,又经万历朝数十年,大明的党争终于到了你死我活,矛盾不可调和的地步,比如天启朝,由东林党先发起的党争,势要赶尽杀绝,形成朝堂到科举,只有东林派的人。

  最后逼出了一个阉党,在天启皇帝的支持下,对东林党开始了惨烈大清洗。

  天启皇帝是崇祯皇帝的哥哥。

  天启皇帝落水而亡,崇祯皇帝登基,阉党迎来了末日,东林党卷土重来,开始了激烈的大报复,所谓的东林党名录,阉党名录,双方得势后,不约而同按着名录下手,可见党争之激烈程度。

  这个党争,是谁都无法调和的。

  哪怕明朝亡国,双方宁愿投降大清,也不愿意媾和共同对外,也是南明之所以没有成为南宋格局,昙花一现的主要原因。

  崇祯皇帝看上去把阉党和东林党压下去了,实际上只是掩盖了矛盾,地方上仍然势如水火。

  包括前任首辅周延儒的下台,虽然是陈演斗下去的,也有江南士子对周延儒的抛弃。

  周延儒知道皇帝不喜东林党,在对抗温体仁的时候,借助了东林党的力量,结果等他成功后,立刻又抛弃了东林党,东林党如何不恨周延儒呢。

  同样的道理。

  如果内廷是一条心,那么朱由检的确无法下手。

  王承恩与王德化两人不合。

  一箭双雕的机会。

  可要不要利用王承恩呢,朱由检拿不定主意。

  王承恩的确对皇帝忠心耿耿。

  只是有些事情说不准的。

  人心难测。

  王承恩误以为自己的话打动了皇帝,于是给出了自己的建议,“内廷里头,不只是曹公公懂军事,还有高公公也常年监军,不如让高公公担此责,不然杨茂林掌领御马监,又肩负四卫营,还有王德化手里的东厂,恐尾大不掉。”

  “高起潜?”

  朱由检脑海里浮现一个人,猜到了王承恩举荐的谁。

  “高公公通晓军事,崇祯五年,他监督各将领的军马,到登州讨伐叛贼孔友德,立下了大功,后来在宁远、锦州各地,高公公办的差事都得到陛下的认可。”

  王承恩提起这件事,朱由检只觉得可惜。

  孔友德是辽民出身,与大清有血海深仇,这样的一个人,竟然被逼迫的投降了大清,为大清立下汗马功劳,成为日后大清的恭顺王。

  这完全是大明的责任。

  也是明军一直以来受到的侮辱和委屈。

  朝廷没有钱,可战事却不断。

  为了扑灭各地发生的战火,所以军队调动频繁,而朝廷又拿不出钱粮调拨给军队,于是下令地方,军队沿途州县给予补给。

  按照大明的规定,军队抵达地方后,地方第二日给予军队粮食。

  地方上为了不给军队粮食,所以今日让军队抵达此县,明日抵达另外的县,这样沿途各地都不用为军队提供补给,导致军队不但没饭吃,还要犹如无头苍蝇般的不停行军。

  所以孔友德带领的军队,经过登州时,下面的士兵终于造反了,裹挟了孔友德,史称吴桥兵变。

  孔友德的事件,在大明并不是孤案,反而是常态,只不过孔友德最出名。

  因为孔友德带领的军队,是大明招募的葡萄牙雇佣兵,结合先进的火炮等新式武器,属于大明花费巨大的代价,好不容易编练出的一支新军。

  这支新军,原本是为了对付大清,结果却成为了大清手里的精锐,为大清的火器技术带去了质的变化,不但一下子追赶上了大明火器水平,某方面甚至超过了。

  如何评价孔友德。

  这是个艰难的问题。

  孔友德比所有人都要恨大清,包括在士兵兵变前,他也是极力遵从大明规矩,不敢冒犯地方大户,对违纪去大户家里吃饭不给钱的士兵,施以贯耳游营之刑。

  士兵没饭吃要饿死,大户家的财产属于私人财产。

  谁都有理。

  如果孔友德不讲理,放纵士兵劫掠地方大户,成功带领这支军队抵达战场,向大清军发起进攻,而不是扰乱了大明全军,会不会有另外的结局呢。

  可如果劫掠地方,打败了野蛮,而带来的胜利,这又算不算文明?

  所以文明其实挺扯淡的。

  成王败寇。

  还是古人看得清醒些。

  王承恩发现皇帝真的变了。

  许多事情不会再轻易的拿出决定,而是思考良久,他竟然看不出皇帝内心的真实想法,有没有采纳自己的计策呢,王承恩开始疑虑。

  高起潜现在在京城,如果历史没有变化,几日后,李自成向大明皇帝所下的决战书抵达京城,高起潜就会被派去关宁军那里做监军。

  朱由检豁然开朗,有了更多的把握。

  ......

  翌日清晨,天色已经发亮。

  一夜下来,冰霜覆盖。

  琼华岛起大雾,湖面如仙境般,岛上的那座广寒殿,犹如被云雾缠绕,寂静的岛屿,被许多的陌生人打破了岛上的宁静。

  来自御马监的马夫们东张西望,脸上满是好奇之外,还有些紧张。

  哪怕是大字不识的粗鲁汉子,也发现了这里景色的优美。

  “俺滴老天爷。”

  “这里是天上仙宫咧。”

  “不许说话。”

  一名小将轻声喝到,生怕自己的声音被更多人听到,可又担心自己的话,弟兄们听不清,憋得极其难受。

  他们头上的几位坐营指挥使,还有其余的军官皆被皇上召去了,连提督太监也不在此处。

  维持秩序的只有他们这些校官。

  上头的已经交代他们,这里是皇宫,一万个小心才好,否则吃不了兜着走,谁也护不住他们。

  肚子饿得呱呱叫。

  放在平时早就怨声载道,不过平时里也不会有这么多人,三五日一次的操练荒废多年了,一年里偶尔几次碰到御史巡视的时候,才会装模作样一回。

  可这里是皇宫。

  士兵们满心的好奇和敬畏。

  “你叫什么名字。”

  突然。

  台阶上打开了窗户,露出来一个青年人,脸上笑容可亲,亲切的问刚才那名校官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