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都市小说 束秦

第七十七章 坊内论事

束秦 罔希夷 2552 2024-12-20 09:34

  “商君孝公之君臣佳话,儿臣自是知晓。”

  扶苏这话丝毫不假,不管是原身所残留的记忆,还是自己前世接受的教育,都有着孝公焚书的典故在内。

  “既知此事,那尔可知,为何商君一力要先君孝公焚之《诗》、《书》?”

  “儿臣以为,当时吾秦国初行商君变法之事,上下皆有所疑虑,不肯奉行到底。

  商君教孝公焚书便和其徙木立信之举目的一致,其意皆是为昭示孝公变法图强之决心。(注1)

  以焚书之举向举国上下传达变法之决意,如此方有甘冒骂名而焚书之举,以后人观之,成就自是斐然。”

  扶苏字斟句酌,缓缓将自己脑中的想法道出。

  “尔所言不错,商君教孝公焚书确有其意,但并不尽然。

  商君此举深意在于,世间无论何事,都必须有一范式为规格,毋论制度还是学术。

  而吾大秦,便是以刑名之学为范式以一上下,这是自商君变法之日起便再无更易的规制,因此《诗》、《书》必须焚之以正视听。

  毋论民间各家各派如何作想。

  在这秦宫之间,在这咸阳城中,在这大秦之内,永远只能存在一个声音,那就是商君之学。

  其余各派可为点缀,但奉行天下间的,只能有此一种,便如朕吞二周而亡诸侯一般,这世间,只能有一个大秦帝国!”

  嬴政的铮铮言语在扶苏耳内回荡,令其心驰神往:

  “这就是千古一帝的雄才伟略!这神州大地之上,决不能像那欧洲一般支离破碎!

  有史为证,始皇帝的宏图伟略深深扎根于后世每一代王朝根骨之间,大一统之事成为人人自然而然的追求。”

  “儿臣受教。”扶苏郑重行礼,尽管其心中并不认可嬴政专用法家之学的理念,但思想领域的统一一定是势在必行的事情。

  “朕知尔心存教化之想,刊印诸子各家之书并不是不可行之事,但决不能由朝廷所出,不能由尔这长公子所出,哪怕是提议。

  尔的一举一动,朝廷乃至举国上下都在密切注视,尔只提出刊印医药卜筮之书,甚佳,却是无须再行他事了。

  朕对尔的期望,不止在于成一声名遍布天下的经学之师而已,汝当自勉之。”嬴政看着这个渐有成熟的长子,眼神之中满是期待。

  “儿臣定当竭尽所能,不负父皇所期!”扶苏面上激动之色难以掩饰,这可是嬴政第一次正面表示对自己的期望,安能不有所触动?

  “后日所开朝会之上,将此二术及汝之意图,一并告之群臣。”嬴政对着扶苏吩咐,经过其亲眼见证后的印刷之术,无人能够阻拦广行天下。

  “儿臣领旨。”扶苏自是欣然领命。

  嬴政却没有就此结束这场父子君臣对话的打算,而是转而提到:“上届朝会方兴未久,短短数月间,朕却再启朝会,汝可知是何缘故?”

  “儿臣驽钝,还请父皇示下。”

  虽然扶苏知道大概率是因为征伐百越之地不顺的原因,但此事当属绝密,自然不是自己应该知晓的事,哪敢妄言?

  “南征百越之军,前日送来奏章,言称百越之地多暑气,越人反抗甚多,又是正值夏季,已然不能再战,请求暂时缓攻,尔作何想?”

  嬴政虽未直言,却是以另一种方式将朝会重启的缘由之一缓缓道出。

  “儿臣未曾感受过百越之地的难耐暑气,但以吾大秦士卒的忍耐之能,如今竟要以缓攻之由上奏,那必然是实在太过艰难,理应准许。

  但征伐之事,一鼓作气,再而歇,三而竭,与其中途停滞,不如索性撤军重整。

  既给士卒休养之喘息,又避开不利之天时,待秋后乃至冬季,再行攻势不迟。”

  扶苏虽然不通晓兵事,却也知道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。

  如今百越之地正值酷暑,天时并不在秦军一方;南方沼泽森林密布,秦攻越守,自然无有地利;

  而远不如越人熟悉当地状况的秦军,纵使征召了众多楚地之卒也很难说有人和的助力,所依靠的只不过是纪律森严和刚刚平灭六国的超强战力而已。

  但如今就连这些百战之卒也承受不了,不得不提出暂缓攻势的申请,那必然是无法继续了。

  更何况,历史上秦军攻伐百越之地也不止一次,三次南征均未能毕其功于一役。

  将近十年的拉锯战后,才将百越之地完全纳入秦朝版图,却又在楚汉相争时脱离中原自立,期间曲折难以言说。

  “尔所言不错,但若年年如此,那百越之地又要待何日才能入吾大秦版图之中?

  吾大秦士卒今岁不适酷暑,难道明岁便能安之若素?

  还有那粮草之事,如今难以供给,难不成日后便能迎刃而解?

  暂停攻势数月尚可,若是班师回朝,必是已克其地之后方成!”

  嬴政言语之间的霸道丝毫不容扶苏质疑,这就是当今天下最高意志的威势,即便扶苏是其长子也不可能有丝毫违逆。

  “儿臣知晓。”扶苏心内感慨:“始皇帝还是劝不得啊,自己的现在的境遇只能对秦朝小修小补。

  真正的改变起码要当了太子之后,甚至是登基之后,才能有一二可行了。

  不过,这粮草运输之事,好像历史上是建了灵渠才被解决的,回邸报署后得好好想想,能早一日攻克百越都是成功。”

  不提扶苏心内如何作想,嬴政眼见扶苏一副思索受教的模样,只觉自己对长子的再教育还是很有成效的,心中略有欣慰。

  眼见今日的目的差不多都达到了,嬴政也不再逗留,更不提再去看看什么苏纸制作的其他工序,当下便对扶苏说道:

  “好生领会今日朕之所言,并将尔这印刷二术及刊印之事好生思索一二,究竟该如何向殿内群臣讲述。”

  眼见嬴政口中的离去之意如此明显,扶苏自是明白,这位日理万机的皇帝陛下已然不会再行逗留,当下恭敬行礼:“儿臣领命,恭送父皇。”

  注1:《史记・卷六十八・商君列传》:孝公既用卫鞅,鞅欲变法,恐天下议己。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...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,笔者避讳水字数就不多作赘言了。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
评论